道德是心身健康的良藥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藉口鎮政府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人們的物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但恰恰心靈精神卻感到空虛貧乏,而心煩意躁難以安寧,如何才能達到心身的真正健康?結合古人之教訓通過自身實踐,感到修養道德才是一劑寧靜致遠的上佳良藥。 提綱: 一、心靈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二、道德精神營養是心身健康的良藥。 三、學習實踐傳統道德根文化,是實現心身健康的根本途徑。 四、自身實踐體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人們的物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但恰恰心靈精神卻感到空虛貧乏,而心煩意躁難以安寧,如何才能達到心身的真正健康?結合古人之教訓通過自身實踐,感到修養道德才是一劑寧靜致遠的上佳良藥。
一、心靈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我們每個人應該想一想,為什么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吃得好了,穿的好了,疾病卻越來越多了,煩惱也越來越多了呢?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渴望內心的寧靜,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真正的健康是心靈和肉體的健康,也就是精神和肉體的健康,兩者缺一不可,而且心靈的健康是根本,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和保證,心靈健康決定著身體的健康。 愛,是幸福、快樂的源泉,一個人只有具備豐厚的道德,心中充滿愛,內心寧靜,心靜則煩惱自消,才能健康快樂。老子說:“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德性淳厚,就會像小孩一樣,心靈純凈,天真無邪。
二、道德精神營養是心身健康的良藥。 人的生命是由精神和肉體共同組成的,肉體需要營養,精神同樣需要營養。那么精神的營養是什么?精神的營養就是道德,道德對人而言,如魚之在水,離水則魚死,離德則人亡。道德在人體主要包括仁德、義德、禮德、信德、智德這五種德性品格和能量,分別對應于人體的肝、肺、心、脾、腎五臟。肝里面藏的是“仁德”,肺里面藏的是“義德”,心里面藏的是“禮德”,脾里面藏的是“信德”,腎里面藏的是“智德”,這五種德性的能量滋養精神系統,滋養我們的五臟。五臟德性能量充溢,品格醇厚,則體內陰陽平衡,心身自然健康。這在《黃帝內經》中早有論述。 《黃帝內經》中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搏而生者也”,說明生命能量的需求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天賜予我們的能量,稱之為“德”,第二個,是地給予我們的能量,稱之為“氣”。只有這兩種能量進入我們體內,其中的天德養我們的精神系統,而地氣養我們的肉體系統,天德養精神,地氣養命形。這樣才使我們的生命有活力,這兩種能量在我們體內的交互、轉化、融合、敷衍開來,推動我們有形的生命活動,使我們的生命富有勃勃生機。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獲得身心的健康,就應當主動地獲得天德和地氣,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某一部分,都會給我們的生命系統帶來健康的問題,疾病就可能隨之產生。 我們吃的五谷雜糧,地上長出來的五谷,含有少量地氣,只能營養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肉身通過一日三餐進食五谷雜糧,得到了足夠的營養,但是我們的精神系統,由于長期的忽視,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營養不良。 現代人由于離道失德日久年深,不能認識道德的能量和營養作用,片面追求可見的物質享受,設法滿足肉體的營養,認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養命,而不知以德養精神,道德品格和能量的嚴重缺失,私心欲望沒有扼制地膨脹擴張,是造成身體的陰陽失衡,疾病叢生,疑難雜癥蜂起的根本原因。 一個人道德品格和能量的強弱、旺衰、須臾不可分離地同時決定著人類心身兩大系統的健康。如果五德品格,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夠使我們的身體里面產生很多的疾病。 仁德,是養肝的。仁德缺乏的人,性格上肯定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自己生氣。表現在健康上,就會傷肝,造成氣滯血瘀,頭暈眼花,胸悶腹脹。肝在五行屬木,仁德為肝臟之本,肝主筋(血管、韌帶)。仁德缺乏的人,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風癱瘓。仁德豐厚的人,他表現出了一種慈愛、善良、寬容,寬容忍辱,博愛萬物。 義德,是養肺的。義德缺乏的時候,妒忌心特別地強,比較虛偽,好逞強辯論。對人比較刻薄、猜忌。這種人,在健康方面,會因氣惱別人而傷肺,經常出現口舌潰瘍、氣喘咳嗽、咽喉腫痛,肺癆咯血等呼吸系統疾病。肺在五行屬金,義德為肺臟健康之本,也是上焦調節的一個能量體。肺主皮毛(皮膚、毛發),義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很多頑固性皮膚疾病和毛發的疾患。相反,義德豐厚的人,樂于助人,俠肝義膽,助弱扶危,濟安拔險。 禮德是養心的。禮德豐厚的人,做事行為光明磊落,因為他的心里能夠放出光來。明白道理,不胡攪蠻纏,而且秉規持范,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禮德一旦缺乏了,就表現出性情急躁,虛榮愛美,無理爭勝,容易記恨和憎恨別人。在健康狀況上,由于恨人就傷損心氣,導致五心煩熱,健忘失眠,神志紊亂,甚至還容易患上一些精神顛狂類的疾病。 智德養腎。智德豐厚的人,是不會被聲色所迷的,而且能夠虛懷若谷,處下不爭,謙虛柔和,欲淡不貪,處事通達順變。如果智德缺乏,性格上就會多愁善感,遲鈍愚魯,自尋煩惱,憂慮自生,損己心身。在健康方面,就會過早地產生耳聾耳鳴,腰腿疼痛,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生殖障礙,泌尿系統病變等癥狀的疾病。腎臟五行屬水,智德為腎臟健康之本,腎主骨(骨骼、關節),智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等類疾病。 信德,是忠信誠實,養脾胃。穩重厚道,寬宏敦實,真誠待人,信念堅定。信德缺乏的人,就表現得猜忌多疑,疑神疑鬼,而且處事待人蠻橫蠢笨,埋怨他人,無事生非。在健康方面,必定會脾胃損傷,導致胃病。脾五行屬土,信德為脾胃健康之本。脾主肌(隨意肌、平滑肌),信德缺乏的人容易氣短虛弱,腹痛吐瀉,四肢乏力。 信德是其他四德的基礎,因為它具有承載的功能。 所以,培養高尚的道德品格,提升道德品質,就會真正實現心身健康。
三、學習實踐傳統道德根文化,是實現心身健康的根本途徑。 學習傳統道德根文化,實踐黃老“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絕學,是實現心身健康的根本途徑。老子講:“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遵道而貴德”。《大學》中講:“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告訴我們萬物都是道生德養,人類只有尊道貴德,順應自然規律,以修身修德為本,注重道德品格的修養和道德能量的提升,減少私心貪欲、妄想、執著,達到心身清靜,才是真正的健康養生之道。 黃老思想正是引領人們重新回到道德根文化的源頭活水中吸取豐富的精神營養,真正實現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健康。學習走進傳統道德根文化,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對《周易》、《老子》、《黃帝內經》、《大學》等伏羲黃老經典的堅持誦讀,通過誦讀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引導我們主動地獲得天德和地氣,來及時地補充到我們的體內,從而提升道德品質,培育道德的心靈,清靜心身,凈化心靈,消除煩惱,療疾祛病,健康心身。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當我們誦讀的時候放松了身心,將身心調整到一種松、靜、自然、自然而然的狀態的時候,就能達到和天地自然同頻共振的狀態,身心內環境與自然外環境同頻共振,內天地和外天地同頻共振,天地之間,一降
四、自身實踐體會 通過我自身的一些切身感受,深深地體會到道德能量和道德品格對心靈與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去年夏天母親生病做了手術,那段時間,我心里煩到了極點,心靈有些麻木了,再加上自己的事,感覺要崩潰了一樣,一點也靜不下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誦讀經典,體內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嚴重的,身上的能量嘩嘩嘩地就沒了,最明顯的是光滑的肌膚一下子變得干枯了,飯也不想吃,沒食欲,而且頭發也掉得很厲害。當時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會掉頭發,后來我才明白,是因為在前年冬天的時候,思慮過度和憂傷過度造成的。我們都知道“思傷脾,憂傷肺。”老子曾講:“禍莫大于無適,無適近亡吾寶矣。”老子告誡人們,凡事都要執兩用中,要把握住“度”,不能過了度,過了度就會有災難來臨了。“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過度的憂傷和思慮導致精神外散,所消耗的是我們人體的寶貝——精氣神,消耗的是脾胃里的信德能量和肺臟里面的義德能量。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腎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一環扣一環,腎臟也受傷了,“發為腎之華”,所以掉頭發了,況且是在冬天,冬天應注重養藏之道,違反了自然規律,到了春夏生長的時候就不生長了。那段時間我的精神下滑到了最低限,好在通過這幾年的修身實踐,有一定的基礎,下定決心,堅持誦讀了一個多月,心情開始慢慢地平靜了下來,很快又恢復了健康。 通過我自身這幾年對道德根文化的學習,對《老子》《周易》、《黃帝內經》、《大學》、《弟子規》的學習和堅持誦讀,“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通過對善知識的學習,不斷地反省和校正自己的言行向善,向正,向德轉化,不斷地損掉、減少自己的私心、貪欲、妄想、執著,實現少私寡欲,培養自己的仁愛心、感恩心和孝悌心等。我的心身有了很大的變化,體會到了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心身清靜,煩惱自消,身輕體健,好像卸下了大大的包袱一樣,感覺周圍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和諧美好的。心如止水,一念不動。內心的寧靜、輕松,愉悅無以言表,妙不可言。老子說:“萬物旁作,各復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靜是一種什么狀態呢?就像小孩子玩耍時,用洗衣粉水吹起的泡泡來形容靜,圓圓的,無色,透明,有彈性。 通過這幾年“修之身”的實踐,一向多愁善感,消極悲觀的我變得自信,樂觀了,更加懂得珍愛生命,家庭和睦了許多,身體也比以前健康多了。以前我總是很愛生氣,夫妻之間雞毛蒜皮的事,動不動就生氣,不想吃飯沒食欲,臉色又黑又黃。現在很多事情都能想得開放得下,心身不被金錢所累,能包容、容忍了,不像以前那么愛生氣了。吃飯有了香味,嘴唇也比以前紅潤了,多年的便秘不藥而愈,肌膚也光滑柔軟了很多,同事和朋友說我的氣色比以前好多了。喜歡唱歌的我,發現聲音比以前宏亮了,以前我的聲音一直很小,放不出來,而且有點沙啞,好多高一點或低一點唱不上的歌,現在可以唱上了。 總之,通過學習傳統道德根文化,誦讀伏羲黃老經典,使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身體更加健康,生活工作更加和諧,真正感到健康不只是身體的健康,還需要心靈的健康,而心身的真正健康來源于道德能量的滋養,故道德是心身健康的良藥。
參考書目:《老子》、《黃帝內經》、《大學》 (責任編輯:huitian) |